现在位置:首页> 行业统计
《学习时报》发表宁吉喆署名文章: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稳中向好
发布时间:2021-06-04

今年以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,供给量增质升,需求持续回升,民生保障有力,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增强,经济延续稳定恢复发展态势,稳中加固、稳中向好,为确保“十四五”开好局起好步、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
 

  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,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

 

  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,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,不搞“急转弯”,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,着力巩固经济恢复基础,我国经济稳步回升。一是经济增长向常态水平回归。一季度,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.3%,从环比和两年平均看,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.6%,比2019年同期增长10.3%,两年平均增长5.0%,接近常年增长水平。4月份,随着上年同期基数抬高,一些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,但环比和两年平均增速基本平稳,趋向正常增长水平态势延续。二是三次产业稳中有升。从农业看,全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略增,5月初冬小麦长势与常年持平,单产有望达到较好水平,夏季粮油丰收基础较好。从工业看,在市场需求改善、内生动力增强等因素作用下,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,行业增长面保持在九成以上。14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.3%,两年平均增长7.0%,比13月份加快0.2个百分点。从服务业看,随着疫情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,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加快释放,带动服务业稳步复苏。14月份,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6.4%,两年平均增长6.7%。三是国内需求继续恢复。从投资看,资金、土地等要素保障不断加强,“两新一重”大项目投资支撑有力,投资增长持续改善。14月份,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19.9%,两年平均增长3.9%,比13月份加快1.0个百分点;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1.0%,两年平均增长2.9%,加快1.2个百分点。从消费看,商品零售较快增长,餐饮旅游等服务消费回暖,消费潜力逐步释放。14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.6%,两年平均增长4.2%,与13月份持平。“五一”假期,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19.7%,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103.2%;全国电影总票房超16亿元,创同期历史最高。

 

  市场活力持续提升,企业信心稳定向好

 

  市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。今年以来,减税降费等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效果持续显现,“放管服”改革不断深化,市场主体活跃度提升,生产经营状况好转,元气正在逐渐恢复。一是市场主体快速增长。营商环境继续优化,各类市场主体竞相涌现,对带动就业、促进创新、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税务部门数据显示,一季度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279.2万户,同比增长86%,两年平均增长16.1%;其中,新增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101%,两年平均增长16.6%。二是企业效益明显好转。市场需求持续改善,降本增效政策显效,企业利润大幅增加,盈利能力不断提升。14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.06倍,两年平均增长22.3%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.87%,同比提高2.42个百分点,达到历史较高水平。三是企业预期总体向好。经济持续恢复、市场环境改善、经营状况好转,采购经理指数高于近两年同期水平。5月份,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.0%,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;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、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5.2%54.2%,位于较高景气区间。

 

  创新引领动能增强,发展潜力有效激发

 

  创新驱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今年以来,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,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,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,适应多样化消费需求,促进形成高品质供给,日益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。一是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。科技领域捷报频传,“天问一号”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,“海牛Ⅱ号”刷新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世界纪录,“海南舰”等交付使用,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“天和”核心舱成功发射,自主第三代核电机组“华龙一号”投入商业运行,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。二是新产业新产品发展势头良好。高技术产业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,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供给质量提升。14月份,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.6%,两年平均增长12.4%,增速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;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4.2%,两年平均增长13.7%。工业新产品增势良好。14月份,光伏电池、工业机器人、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5.3%79.2%51.7%。三是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。数字经济、共享经济、平台经济快速兴起,视频直播、电商零售、在线问诊、远程办公等新模式成长迅猛,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。14月份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3.1%,两年平均增长15.6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2.2%;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9.9%。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,移动终端规模快速提升,带动移动互联网流量持续扩大。14月份,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同比增长37.7%

 

  对外开放扎实推进,外贸外资较快增长

 

  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。今年以来,我国坚决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,对外开放范围更大、领域更宽、层次更深,高水平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,国际经贸合作空间不断拓展。一是货物贸易稳中提质。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,货物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。14月份,货物进出口总额11.6万亿元,同比增长28.5%,两年平均增长10.4%。民企主力军作用不断夯实。14月份,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7.2%,同比提高4.1个百分点。二是服务贸易增速转正。一季度,服务进出口总额1.2万亿元,同比增长0.5%,其中3月份增长7.9%,为疫情以来单月增速首次转正。金融服务、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较快增长,服务出口含金量提高。一季度,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4.7%,占服务出口总额比重达55.2%。三是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增加。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,经济发展前景看好,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。14月份,我国实际使用外资3971亿元,同比增长38.6%,两年平均增长14.1%。四是外汇储备稳中有升。4月末,外汇储备余额31982亿美元,比上月末增加282亿美元。

 

 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,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

 

 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。今年以来,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强化,保供稳价力度不减,民生投入继续加大,居民收入稳定增加,群众在发展中的获得感继续增强。一是居民就业持续扩大。就业是民生之本,一头连着经济发展,一头连着千家万户,既是经济发展的“晴雨表”,又是社会稳定的“压舱石”。今年以来,我国经济稳定恢复,企业经营改善,就业优先政策显效,促进了就业形势稳定。14月份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37万人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9.7%。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。14月份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.3%,同比下降0.5个百分点,低于5.5%左右的预期目标。市场用工需求回暖,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平稳,农民工外出规模逐步恢复。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。我国粮食连年丰收,生猪生产持续恢复,食品价格稳中有降,工业消费品供应总体充足,服务价格小幅上涨,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。14月份,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.2%,其中4月份上涨0.9%;食品价格同比持平,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4.6%。三是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。经济恢复和就业增加,为居民收入增长打下扎实基础。一季度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3.7%,两年平均增长4.5%,延续了上年二季度以来逐季提升的态势。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。一季度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4.0个百分点。四是民生补短板投入持续增加。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推进,卫生、教育等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。14月份,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26.3%,两年平均增长10.6%;其中卫生、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6.5%22.1%

 

  稳中求进科学施策,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

 

  当前全球疫情和国际环境复杂严峻,主要经济体宽松政策外溢影响加大,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;我国经济尚处于恢复期,恢复不均衡现象仍较突出,生产领域价格明显上涨,企业成本上升,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犹存,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。下一步,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“两会”精神,按照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部署,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,兼顾当前和长远,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,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打通国内大循环、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,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。

 

  一是着力精准实施宏观政策。落实落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兜牢基层“三保”底线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强化对实体经济、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的支持。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工作,继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,推进疫情国际联防联控。二是着力促进供需动态平衡。加强重大项目要素保障,资金土地跟着项目走,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。积极促进城乡居民增收,落实好提振汽车、家电等大宗消费相关政策措施,促进餐饮、文旅等服务消费加快恢复。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,在坚决压缩过剩产能的同时,积极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,调整优化供给结构,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。三是着力缓解企业成本压力。落实和优化对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和先进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,精简办理流程和手续,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,加强大宗商品进出口和储备调节。实施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,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,继续提高中长期贷款特别是制造业贷款比重。四是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难点。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,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,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,推动提升芯片全产业链供给能力。加快落实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,激发企业创新活力。五是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民生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,针对夏秋季高校毕业生高峰到来情况,加快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,加大职业技能培训,推进返乡入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。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保供稳价,加强价格监测和预期引导,依法严厉查处哄抬物价特别是囤积居奇等行为。毫不放松抓好当前粮食播种、田间管理和夏收工作,促进稳产丰产,确保粮食安全。六是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。进一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,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,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,用改革的办法化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。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积极推进服务业开放,加快建设各类高水平开放平台,持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,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。

 

(作者: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

 

(原文链接:http://paper.cntheory.com/html/2021-06/04/nw.D110000xxsb_20210604_1-A1.htm


网站地图  |  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    京ICP备15061710号-4    京公网备案11010200377号    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科学城星火路10号2号楼D18室